各種時節吃什麼樣的食物?
(1)早春飲食
早春時節,陰寒漸退,陽氣初發,氣溫仍然寒冷,此時宜適當吃些蔥、生薑、蒜等,以祛散陰寒,助春陽升發。少吃寒性食品,以免阻遏陽氣法越。另外,還應增加雞蛋、蝦、魚肉、牛肉、雞肉等優質蛋白質的攝入量,以供人體各組織器官功能日趨活躍的需要,並可增強人體的抗寒能力
(2)仲春飲食
仲春時節,人體肝氣隨萬物升發,而偏於充盛。肝旺可傷脾,影響脾胃運化。因此,《千金方》中雲春日宜省酸增甘,以養脾氣。此時,可適當進食大棗、蜂蜜、山藥之類,以滋補脾胃,而少吃過酸或油膩等不易消化的食品。另外,應補充冬季體內維生素和礦物質的消耗,多吃蔬菜和水果。野菜也是不錯的選擇,此時正值薺菜、馬齒莧、魚腥草、蕨菜、竹筍、香椿等繁盛之時,應不失時機地採食。
(3)晚春飲食
晚春時節,正值春夏交換之際,氣溫偏熱,應以清淡的飲食為主。正如《飲膳正要》中所說:春氣溫,宜食麥以涼之,此時,可選用綠豆湯、酸梅湯及綠茶等,防止體內積熱,不宜進食羊肉、狗肉、麻辣火鍋等大辛大熱之品,以防邪熱化火,變發瘡、癰、癤、腫等疾病。
春季鍛煉要講科學:
(1)鍛煉前要熱身
由於早春的天氣還比較寒冷,所以鍛煉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。因寒冷的天氣使血流緩慢,肌肉、關節及韌帶的彈性和靈活性降低,極易發生運動損傷。充分的準備活動,可使中樞神經的興奮性提高,心肺的功能增強,血液循環加快,關節、肌肉的彈性增強,更好地適應劇烈運動的需要。
(2)走出室外
根據五行對應五臟理論,春季講究護肝,多與大自然接觸,迎接春季和暖陽光,對改善肝臟功能及全身心的健康很有好處。因此春季運動應選在室外。中醫學認為,春天在樹林、江河、湖邊的空氣裡陽光最旺,因為這些地方空氣中的負離子最多,這種負離子具有止咳、消除疲勞、調節神經、降壓、鎮靜等功效。運動地點選擇在室外,能改善呼吸、新陳代謝及血液循環的狀態,越練越精神。
(3)講究鍛煉衛生
運動前喝一杯水,可以補充運動流失的鹽分,還可促進腸道蠕動,有排毒效果,鍛煉時不要用口呼吸,穿衣多少要適中,鞋子宜柔軟輕便。
(4)剛出汗就夠
春季的氣溫與夏季相比還比較涼,出汗過多會使毛孔擴張,涼濕之氣乘機侵入體內,容易使身體受風寒而著涼感冒,從而誘發呼吸道疾病。中醫學認為,汗與心和血有很大關係,一定量內的流汗有排毒作用,但如果汗液排泄過多,則會帶走體內一些珍貴的微量元素,會耗人心血、損人陽氣,所以春季鍛煉不宜出汗過多,剛出汗就差不多了,鍛煉結束時應立即擦乾汗液,換上乾淨衣物,以防著涼。
(5)鍛煉後需冷身
鍛煉前要熱身,鍛煉後也要注意冷身。運動能加速血液的循環,如果大量運動之後,不以一些節奏慢的簡單運動結束,會因血液不能自動適應身體突發性的變化,導致血壓下降,心臟供血不足,引起昏迷甚至休剋死亡。簡單的5min左右的慢走就能夠有效地消除疲勞。
閱讀(803) 20-05-31
閱讀(1831) 20-05-31
閱讀(1566) 20-04-06
閱讀(1851) 20-03-31
閱讀(1275) 20-03-29
閱讀(1233) 20-03-26
閱讀(827) 20-03-23
閱讀(728) 20-03-22
閱讀(544) 20-03-21
閱讀(520) 20-03-21
閱讀(6114) 20-01-31